人工智能拟人化对于智能客服系统管理效能提升的意义
来源: 时间:2021-03-02
在一次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课程上,笔者请学生们分享在其看过的影视作品中,人工智能是以什么形态呈现的。在学生们描述的影视片段中,无一例外地,人工智能都化身成了机器人。例如《钢铁侠》里的人工智能为英雄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有智慧的钢铁铠甲;又如《终结者》中由未来人类发明的机器人,出场时就是裸露的人体形态。如果把机器人视为人工智能拟人化的较高程度,那么各大导演和编剧都选择将人工智能以机器人的形态推送给观众,这是偶然吗?
现今的互联网产品给用户带来了较好的体验。用户体验绝非简单的概念堆砌和逻辑叠合,而是具象的、可感知的细节融合,能够为用户带来切实的可用的、好用的功能或内容。这也让人想起了曾在国内掀起一股科技热潮的物联网,笔者参与过我国第一版物联网协议的编制以及产业化的一些推动工作。回顾这十年,“物联网”一词坚守着高冷的新兴技术定位,始终保持着与民众的距离感,直到以小米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出现并快速地获得市场认可,证明一个产品只要好用、美观、价廉,就能获得用户的首肯,至于其背后运用了何种技术——无论是曾经炙手可热的物联网技术,还是目前风头无两的量子技术,反居其次。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拟人化之后的呈现,其也可视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产品,因此机器人的用户体验更强,这就是人工智能拟人化的意义。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拟人化的程度要求不高。进入“强人工智能”阶段之后,人工智能很可能会主动拟人化,甚至在实体上彻底人化。人工智能在拟人化的时候,既可以进行虚拟人化,也可以进行实体人化,对此本文不做论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拟人化可以让人工智能座席和人工座席一样,承担相应的责权利,从而共同提高客服质量。末了,前文提到的影视作品包括:《钢铁侠》、《Hero》、《黑镜》、《终结者》系列、《机械姬》、《黑客帝国》系列、《西部世界》、《机械公敌》、《莫斯科陷落》、《超能陆战队》、《变形金刚》系列、《猛兽侠》、《流浪地球》、《星际穿越》。祝新的一年里观影愉快、客服祥和!